郵箱

您所在的位置:

首頁>本地>正文

【寶雞文物覽】寶雞福臨堡遺址

發布日期:2022-10-17 10:34:16 閱讀量:3155

福臨堡遺址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西關街道福臨堡村,渭河北岸黃土臺地上,比河岸約高30米。該臺地東西長約2000米,南北最寬處約有1000米,呈北高南低緩坡狀。隴海鐵路與寶雞峽引渭渠從臺地東西平行穿過,將臺地分割為三部分。1925年至1926年,黨玉琨曾在福臨堡遺址大肆盜掘文物。

截圖20221017103704.png

(網絡配圖)

福臨堡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早、中、晚三期遺址。在此之前,國內仰韶文化中期的文化遺存發現較少,中期到晚期過渡的文化遺存更為少見。福臨堡遺址的發現,填補了其間的重要缺環??脊殴ぷ髡邠颂岢隽搜錾匚幕男骂愋汀ER堡二期類型。1957年入選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截圖20221017103943.png

(網絡配圖)

遺址首期發掘工作自1959年12月12日開始,至1960年1月20日結束。1984年,因寶雞市供電局在遺址西北角建變電站,寶雞市立即組織考古力量進行發掘清理,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。1984年5月到1985年11月,寶雞市考古工作隊配合基本建設工程進行了隨工清理發掘。前后幾次共發掘面積1344平方米,清理灰坑137個、房址12座、陶窯12座、墓葬45座、車馬坑1個,出土陶器505件,還有其他生活用具、生產工具及裝飾品共1130多件。

根據遺址所處地層和文化層堆積,以及出土文物的特征,福臨堡遺址文化遺存被分為三個時期。

第一期遺存,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。遺跡遺物發現較少,只有小型圓角的長方形和圓形半地穴式房子3座、陶窯2座、灰坑8個,出土陶器僅24件,另有石器、骨器等生產工具50余件。

第二期遺存,比前一期略多。清理出半地穴式的小型房子3座,分別是圓角長方形、圓形帶小龕和橢圓形帶室內窯穴。其中,有間房內還發現粟粒遺存。有陶窯3座,可惜均被破壞。還有灰坑39個,其中圓形袋狀坑居多。挖掘出陶器115件,以紅陶為主,灰陶則很少見,有缽、盆、尖底瓶、平底瓶、罐、缸、甕、碗等。另有碾谷盤、骨錐以及石刀、陶刀等150余件用具。

第三期遺存,屬仰韶文化西王村類型。遺跡遺物發現最多。房子6座,除一座為面積較大的地面建筑外,其余仍為半地穴式的小房子。陶窯7座,較前兩期陶窯明顯進步?;铱?0個,分別為袋形、圓筒形、鍋底形、方形、橢圓形、不規則形等。與前面發現有所不同的是,本期遺存中出現了一種大坑底部一側連接一小坑的子母坑。遺物相當豐富,有磨制的石斧、石鏟、石錛、石刀、陶刀、陶紡輪、骨鏟等生產工具,以及骨飾、陶環、陶笄、陶塑人物像等裝飾品,還有盆、盤、尖底瓶、高領罐、深腹罐、大口缸、釜灶、碗形器、雙耳罐、碗、斂口甕、壺、圓肩罐、漏斗等生活用具,均為陶土燒制。有個現象值得注意,即缽的數量大為減少。

在福臨堡遺址的西部和北部,還探出許多周、秦、漢、唐歷代無名氏墓葬。1979年,寶雞鏟車廠基建時發現漢墓2座,出土了大量的陶罐、鐵劍及帶銘陶瓶2件。

(來源:學習強國”寶雞學習平臺

編輯:邱融融

又污又黄又湿的免费网站